《内蒙古中医药》第四届编委会委员的公示
《内蒙古中医药》第四届编委会已到换届年限,部分编委会委员退休或因工作原因调出,已不能满足期刊长期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提高《内蒙古中医药》的学术质量,推动《内蒙古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提升中医药的学术水平,充分发挥编委的医学专业能力和学术影响力。经《内蒙古中医药》第三届常务编委讨论决定,对《内蒙古中医药》编委会进行换届改选,并根据各地推荐专家,推选出《内蒙古中医药》第四届编委会委员,现公示如下:
《内蒙古中医药》期刊第四届编委会
编委会主任 伏瑞峰
编委会副主任 石海燕 杨广源 于连云
主编 杨广源
副主编 马玉胜 苏和 董秋梅 师建平 谢静华(常务)
编委会委员(以下按拼音排序)
白玉昊 毕力格 董秋梅 伏瑞峰 高瑞霞 高 原 耿 刚
郭增元 韩 斌 贺 涛 黄 燕 贾 磊 金朝阳 郎显明
李国华 李 理 李 林 李 烨 梁秀文 刘二亮 刘广宇
刘 全 刘士勇 吕 华 吕新亮 马富明 马玉胜 米裕青
苗 茂 任国华 师建平 石海燕 苏 和 孙 萍 王京宝
王 静 王 莉 王 权 王玉英 魏玉霞 武慧强 肖 成
谢静华 徐 惠 杨广源 杨晓静 杨雨民 于连云 郁金岗
云耀峰 张国清 张 晶 张景玲 张 莉 张明锐 赵 军
赵丽萍 郑雷刚 周长凤 周 志
编辑部主任 谢静华
公示时间:2021年10月18 日-2021年10月22 日(5个工作日),如有异 议,可与编辑部联系。
联系电话:0471-4120091
电子信箱:nmgzyyhhht@126.com
《内蒙古中医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基本流程
一、总 则
1.为了规范《内蒙古中医药》期刊编辑工作,提高《内蒙古中医药》期刊编辑效率,提升《内蒙古中医药》期刊论文质量,制订本流程。
2.本流程的制定是依据期刊编辑实践经验和对期刊编辑规律的认识。
3.本流程是针对《内蒙古中医药》学术型期刊的编辑工作流程。
二、《内蒙古中医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基本流程
《内蒙古中医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组稿、审稿、校对、出版四阶段具体如下:
(一)组稿阶段
由专门的编务人员将投稿于《内蒙古中医药》官方邮箱的论文进行下载、登记、查重、整理。具体工作:
1、下载:对投稿于《内蒙古中医药》的官方邮箱中的论文进行初选,要求:在通读论文的基础上,编审论文是否属于医学类、论文体例是否完整(标题、摘要、关键词、论文内容、参考文献)。不符合医学类论文及论文体例不完整的退稿。
2、登记:对于初选符合要求的论文,在论文抬头处给论文按下载时间顺序编号、统计论文及表格字数并计算所占版面、保留作者相关个人信息(电话、邮箱、单位名称、及所需邮寄的地址)。
3、查重:对于已经登记的论文,在知网上查重,重复率高于20%的不录用,低于20%的录用,并交于审稿流程。
(二)审稿阶段
审稿是编辑流程的中心工作。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审级、两道程序、六个环节。
三个审级是初审、复审、终审;两道程序是审读、审订;六个环节是初审审读、复审审读、终审审读、初审审订、复审审订、终审审订。
两道程序的任务和目标:(1)由前三个环节构成的审读程序,旨在从宏观上把关,任务是鉴别稿件是否可以采用、有没有加工基础,做出采用、退修、退稿的决断,并对退修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见。(2)由后三个环节构成的审订程序,旨在全面把关,任务是对已决定采用并具加工基础的稿件进行润饰、优化,使之达到出版水平,得以发稿。
1、初审审读和初审审定:通读稿件:衡量论文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正确性;立论是否成立;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合理;体例是否妥帖、一致;行文是否通顺、规范。
做出决策:论文立论及内容都符合要采用;论文立论及内容基本符合要求但尚需修改的论文退回修稿;论文立论及内容不符合要求的退稿。对准备退修的论文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写出审读报告,随同稿件一并送交复审。
审读报告要求:要写明稿件来源、稿件内容、审稿过程;对稿件价值、质量做出评价;对稿件提出处理意见,并说明采用、退修、退稿的理由。
2:复审审读和复审审定:在通读稿件的基础上,对初审审定的工作做出全面检查,处理初审审定的遗漏问题,对初审审定的结果做出评价,对稿件的质量做出判断,对初审审定提出的处理意见做出回应,写出审定意见。
做出决策:同意发稿则签批发稿单,随同全部稿件材料送终审;需要退审则写明理由,指出重审范围、内容,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出指导性方案,随同全部稿件材料退初审重新审定。
3:终审审读和终审审定:处理初审审定、复审审定的遗漏问题,对初审、复审讨论的问题做出回应,对论文的内容质量、体例的一致性、结构的合理性做出判断,重新衡量学术价值,做出发稿、退审、退修、退稿的决断,写出审定意见。
做出决策:同意发稿则签批发稿单,随同全部稿件材料依次退复审、初审;需要退审则写明退审理由,指出重审范围、内容,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出指导性方案,随同全部材料依次退复审、初审;退修、退稿是在特殊情况下做出的决策,需与复审、初审共同研究具体措施。
4:审稿会:
由主编、副主编及相关编校人员参加讨论。在坚持 “及时交流防病治病新经验,及时反映我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传递世界医学的前沿信息。更好传播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办刊宗旨下,确定已经定稿的论文排版于期刊的具体刊期,根据论文内容具体安排于期刊中的具体栏目,对整体的论文学术价值给予评价,指导对今后的审稿着重点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校对阶段
校对工作是期刊生产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将文字差错和其他差错消灭在期刊出版之前,从而保证期刊的传播和积累价值。它与编辑工作相互衔接又相互独立,共同构筑期刊质量保障体系。
校对人员的工作包括两个基本职责:第一是忠于原稿,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消灭一切原稿上的错误,包括文字、数字、符号、标点图表以及格式等错误。第二是发现原稿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并在校样旁注明,提出解决。
校对阶段工作具体分为编辑加工、初校、二校、三校对和通读检查五部分。
1、编辑加工:对于定稿后的论文进行全面、细致的加工和整理。加工的要求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编辑在加工时,要对全文做全面深入的检查与核对。如发现有较大问题或可疑之处,应及时与作者或审稿人商量处理,做到该修改的修改,该补充的补充,不完善之处使之完善。
编辑加工涉及的范围较广,一般可分为内容加工、文字加工和技术加工。
1)、内容加工 :在编辑加工中要注意论文的创新性、实用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创新性:编辑对稿件的学术性评估应该着眼于稿件中提出的新理论、新学术观点、新方法。
实用性:应该注意临床、教学、科研实用价值,否有丰富的信息量,更好传播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准确性和真实性:编辑加工时,必须注意文章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也就是注意其科学性。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要把偶然性说成是规律,不要把个别的现象说成普遍的现象,不要以偏概全。编编辑发现这些问题时,如难以处理,应及时请作者或审稿人解决,千万不要未加改正就匆忙发稿。
2)、文字加工 : 文字加工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章法的修改:首先要求文章主题明确,论文的体例要要层次清楚、段落分明。通篇文章紧扣主题,前呼后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是注意文章的结构。要求文章结构清晰、完整、严谨和自然。清晰是指文章眉目清楚、条理分明;完整是文章应首尾贯通,前后呼应;严谨是指文章精细和周密,无暇可击;自然是指文章应顺理成章,行止自如。
语法的修改:对众多语病要作纠正。
繁简的修改。
医学专业术语应用规范:务必将原文中口语话的医学用语书面化。
标点符号的修改。
3)、技术加工 : 技术加工一般不改动原稿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确定版式:如确定开本、字体、字号和标题层次等。
批注加工:如对外文文种、外文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码、公式、单词转行等都应批注清楚,以利排版校对。
图表加工:目前应用的图、表序号的编排方式图与表格编排顺序分开。
2、初校的职责:依据原稿和对校样,忠于原稿,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完成消灭一切原稿上的错误,包括文字、数字、符号、标点图表以及格式等错误,在文稿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即差错率为1/10000的前提,做到灭错率为85%,同时发现原稿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并在校样旁注明,提出解决。
3、二校的职责:依据原稿和对校样,继续消灭初校遗留的错误,并核对初校所改是否正确,做到灭错率为80%,同时发现原稿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并在校样旁注明,提出解决。
4、三校的职责:依据原稿和对校样,继续消灭初校、二校遗留的错误,并核对初校、二校所改是否正确,做到灭错率为80%,同时发现原稿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并在校样旁注明,提出解决。
5、通读的职责:消灭校对过程中所遗留的所有错误。注意人名、地名、书刊名、机构名称的前后统一。
(四)出版发行阶段
在出版发行时要做好校样处理和样刊检查
1、校样处理:初审人员要适时处理校对在各个校次中提出的质疑,对校样上改动的内容进行鉴别、选择,通读终校后的校样,检查期刊各个部分的校样,确定付印样。
2、样刊检查:期刊在成批装订前,编审、校对要从不同角度参与样刊检查。样刊全面符合质量后签装。
三、市场反馈的监测与处理
在刊物出版发行后,编辑人员应及时关注和了解读者的意见、回馈及社会评价,尽可能广泛地收取各方信息,并在对所收集信息全面归纳和分析总结后,将其作为对刊物特质、出版价值及内在质量进行综合衡量与完善的评判因素之一,继而对刊物进行再审视与再品评,汲取结经、总结不足,为期刊在今后发行中的不断改进和开发新选题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内蒙古中医药》期刊编辑部
2015年05月01日
《内蒙古中医药》期刊编辑、出版流程图
组稿阶段 编审阶段 校对阶段 出版发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