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医药》第四届编委会委员的公示
《内蒙古中医药》第四届编委会已到换届年限,部分编委会委员退休或因工作原因调出,已不能满足期刊长期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提高《内蒙古中医药》的学术质量,推动《内蒙古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提升中医药的学术水平,充分发挥编委的医学专业能力和学术影响力。经《内蒙古中医药》第三届常务编委讨论决定,对《内蒙古中医药》编委会进行换届改选,并根据各地推荐专家,推选出《内蒙古中医药》第四届编委会委员,现公示如下:
《内蒙古中医药》期刊第四届编委会
编委会主任 伏瑞峰
编委会副主任 石海燕 杨广源 于连云
主编 杨广源
副主编 马玉胜 苏和 董秋梅 师建平 谢静华(常务)
编委会委员(以下按拼音排序)
白玉昊 毕力格 董秋梅 伏瑞峰 高瑞霞 高 原 耿 刚
郭增元 韩 斌 贺 涛 黄 燕 贾 磊 金朝阳 郎显明
李国华 李 理 李 林 李 烨 梁秀文 刘二亮 刘广宇
刘 全 刘士勇 吕 华 吕新亮 马富明 马玉胜 米裕青
苗 茂 任国华 师建平 石海燕 苏 和 孙 萍 王京宝
王 静 王 莉 王 权 王玉英 魏玉霞 武慧强 肖 成
谢静华 徐 惠 杨广源 杨晓静 杨雨民 于连云 郁金岗
云耀峰 张国清 张 晶 张景玲 张 莉 张明锐 赵 军
赵丽萍 郑雷刚 周长凤 周 志
编辑部主任 谢静华
公示时间:2021年10月18 日-2021年10月22 日(5个工作日),如有异 议,可与编辑部联系。
联系电话:0471-4120091
电子信箱:nmgzyyhhht@126.com
页码 | 第一作者 | 文章标题 |
1 | 谢雅雯 |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
3 | 耿永亮 | 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效果 |
4 | 杨文柳 | 肺力咳合剂辅助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效果分析 |
6 | 张阳 | 血塞通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
8 | 米珍玉 | 地屈孕酮联合补中益气汤对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
10 | 谢志忠 | 中药抗心衰合剂治疗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型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
12 | 闫雪 | 增液承气汤加减治疗小儿便秘阴虚肠燥型50例临床观察 |
14 | 张胥磊 | 解毒凉血方加减联合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 |
16 | 赵积海 | 消渴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治疗的疗效研究 |
18 | 包智明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型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20 | 钱小潘 | 痛泻宁颗粒治疗慢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
21 | 刘俊玲 | 安宫牛黄丸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继发高热的效果 |
23 | 何佳勇 |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配合痛风止痛方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疗效研究 |
25 | 刘佳亮 | 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阳虚水泛证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效果评价 |
27 | 王英 | 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的疗效分析 |
29 | 杨阳 | β受体阻断剂结合通脉养心丸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作用 |
31 | 赵秀荣 | 乳癖消胶囊联合逍遥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
33 | 肖芸 | 健脾生血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临床效果 |
35 | 陈菲菲 | 三九胃泰治疗慢性胃炎的应用药学效果观察 |
37 | 袁通金 | 阿胶治疗儿童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论治 |
39 | 邹武 | 凉血通瘀方联合中医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价值分析 |
41 | 李海波 | 续断接骨汤对四肢骨折患者微循环及骨代谢状态的影响观察 |
43 | 李志亮 | 自拟壮骨蠲痹汤治疗肝肾不足、脉络瘀痹型大骨节病的疗效研究 |
45 | 母友友 | 益肾逐瘀汤治疗肾虚瘀阻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效果 |
47 | 田振涛 | 排石止痛汤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输尿管排石功能的临床观察 |
49 | 张月娇 | 血府逐瘀汤加味佐治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
51 | 陈永鹏 | 半夏泻心汤治疗上热下寒型慢性胃炎疗效分析 |
53 | 陈原婷 | 逍遥丸合四物汤治疗血瘀血虚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探讨 |
55 | 杜晋 | 基于"火郁发之"理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
60 | 郝传传 | 从脾论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观察 |
62 | 李巧娟 | 益母草颗粒与生化汤丸联合应用在促进产后恢复中的临床效果 |
64 | 王学川 | 愈肠合剂(肠炎清)治疗大肠息肉术后疗效观察研究 |
66 | 马悦 | 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
68 | 赵天雷 | 探讨参术汤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 |
70 | 刘娓玉 | 健脾清肠汤对急性胃肠炎脾虚夹湿证患者疗效及炎症反应水平的影响 |
72 | 刘福杨 | 健脾消萎汤加减合香砂养胃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
74 | 于珊珊 | 补肾活血汤配合针灸、平衡火罐中医四联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
76 | 庄同生 | 清热祛风汤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
78 | 曾惠 | 符德玉教授基于"少阳为枢"理论诊治双心疾病临床经验 |
80 | 吴桂梅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医案分析 |
84 | 张宝瑞 | 开阖枢理论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
86 | 刘雪柠 | 赵彦教授使用经典方五子衍宗丸化裁之验案举隅 |
88 | 彭丽燕 | 何爱国名中医论治抗肿瘤药物致外周神经毒性的外治经验 |
90 | 胡晓霞 | 毛得宏教授"解毒排脓法"内外兼顾论治鼻渊经验介绍 |
93 | 王勇 | 基于痰瘀毒风探讨胸痹心痛治法 |
95 | 王锌宣 | 从太少两感热证论治IgA肾病 |
98 | 陈雅雯 |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治疗肝肾不足型雄激素性脱发经验 |
101 | 江帆 | 运用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经验 |
103 | 邵华伟 | 中医挂线联合对口引流疗法对高位肛瘘患者创面面积,切口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
105 | 陆新泉 | 中医微调手法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核心稳定肌群功能的影响 |
107 | 朱媛 | 针灸疗法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分析 |
109 | 易时花 | 针刺联合艾灸箱治疗气血瘀滞型腰痛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 |
110 | 姚辉 | 急性期面神经炎的温针灸与下关穴甲钴胺注射治疗效果对比 |
112 | 马松武 |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效果及对疼痛评分的影响 |
114 | 武丽娟 | 针刺联合颈痛颗粒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 |
116 | 张金杰 | 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118 | 杨得利 | 苍龟探穴针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
120 | 韩晓霞 | 逆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
122 | 杨艳兵 | 麻醉下手法松解联合中医综合法治疗重症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
124 | 杨延 | "岭南飞针"疗法结合悬吊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
127 | 黄家君 | 牵引法理疗与正骨推拿方法治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
129 | 兰程凯 | 颞区丛刺为主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
132 | 刘丁龙 | 失眠患者临床上采用刺血拔罐配合针灸治疗的疗效分析 |
134 | 陆威 | 探索中医体操联合康复运动处方对老年早期帕金森病的干预研究 |
136 | 焦凡 | 红藤汤保留灌肠辅治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研讨 |
138 | 李昌植 | 体外冲击波结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 |
140 | 刘日强 |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的价值 |
142 | 孛茹婷 | 中医药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
144 | 唐杰 | 基于"脾肾"脏腑理论探讨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病机及中医药治疗 |
146 | 吴京哲 | 经典方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
148 | 赵文华 | 从理法方药论古今医家对百日咳的研究 |
150 | 张阳 | 血塞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
152 | 何平 | 中药甘草及相关制剂防治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
156 | 张琳 |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
159 | 龙香余 | 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161 | 任可心 |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163 | 王俊 |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
166 | 殷娜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贫血及营养影响研究进展 |